《小学诗词格律读本》与《初中诗词格律读本》前言

发布时间: 2018-02-27 阅读人数: 262

前言


2014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01499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再次强调:“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5年,以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中华诗词得到了建国以来最高规格的肯定与重视:820上午,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厅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都对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作出重要批示,表示热烈祝贺,提出殷切希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四代会召开前写来了贺信和贺诗,诗题为:《七律·写在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大地春回盼未迟,唐松宋柏又新枝。

随心日月弦中起,信手风云笔下驰。

骚客曾忧无续曲,吟坛应幸有雄诗。

山花烂漫人开眼,更待惊天泣雨时。

马副总理在贺信中说:

上世纪初叶,以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华诗词曾被当作“旧文学”遭到排斥。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就连大诗人柳亚子先生也不无感慨地说:“再过五十年,是不见得有人再做旧体诗了”(1942年8月《新诗与旧诗》)。然而,七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华诗词没有“沉没”,经过曲折,从复苏走向复兴,形势喜人。近年来,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华书局)、光明日报、中国移动、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两次“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大奖赛,都是以亿为计的群众参与,以万为计的诗作问世,其中不乏好诗好词,就是明证。这是中华诗词这种大美诗体具有无穷内存魅力的历史必然。

在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钱小芊在会上宣读了刘云山、刘奇葆同志对大会的批示。他代表中国作协讲话说: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和精神高地。

“不学诗,无以言”。不管是从注重实际性的功用方面,还是从艺术性的审美方面而言,传统诗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态中历经了无比的辉煌,体现了大美诗体魅力无穷的历史必然。时至今日,传统诗词在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依然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因此,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古代诗词的学习、吟诵,有利于帮助他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进而有所担当,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编写一套中小学旧体诗词格律读本,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贯彻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诗词篇目的学习,明确学习方法与技术路径,加强学理性,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诗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格律的出现实际上也是作为文学创作形式的传统诗词本身发展史上的必经之路;是中国语言文字形式美的极致,也是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完美的融合与统一,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音乐、绘画、建筑之美。

然而,传统诗词的发展也经历了诸多坎坷。发生在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遭受误伤最重的文体便是格律诗,蒙冤带上“格律诗难学、不宜提倡”的帽子;1949年以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古代诗词尚占一定的比例,尽管与台湾地区差距甚大;迭经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中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比例越来越小,即使选入一定篇目的古代诗词,也是从政治性、思想性、斗争性等角度考虑,使得这一宝贵遗产濒临绝迹,导致耽误乃至荒废两、三代人,几乎成了特定环境下的真空地带,成为文化素养方面的最大欠缺。如今,能够懂得格律,熟练书写旧体诗,深入浅出地讲授旧体诗的写作与欣赏,可谓是凤毛麟角,大音希声。因此,我们必须担起历史责任,强化基础,矫枉过正,为爷爷、爸爸、中小学学生三代人补课、启蒙、奠基以承祧、恢复乃至弘扬传统文化。

同时,编写一套中小学具体诗词格律读本,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潜力与个性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

很多老专家认为,儿童、小学生,不必懂得格律,只要潜心朗诵、诵读、背诵,熟能生巧,自然会懂得、掌握写作规律与技巧。——这一传统教法似乎正在经受教育实践的严峻挑战,很多人能够大量背诵、大段大段背诵古代诗词,但照样读写分离,仍然不懂写作,始终不通格律。更有甚者,一些中学、大学教师,讲授诗词格律,但教写分离,自己没有写作实践,没有写作过程的甘苦得失。

因此,我们应当适应时代要求,尽量提供形式多样的丰富健康的优秀读本,在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的同时,为其接触、感受传统优秀文化打开更多的兴趣之门。

美的接受与认知首先是从可观的感性开始的,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格律诗词直观的形式之美,感知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从而弥补现有中小学语文教材对古代诗词选文及注释、导读的不足。目前通行的各种教材,往往注重诗歌思想内容、古诗发展脉络,或者朗朗上口充满童心,其未能尽美之处,则是编者对诗词格律、诗歌形式之美的隔膜与忽略,对格律规范、内容形式兼美的典范性作品,缺乏格律解剖与创作阐述;至于选入较多不合格律的作品,也是选篇上的一个遗憾。


《中小学旧体诗词格律读本》,分《小学旧体诗词格律读本》、《初中旧体诗词格律读本》两册,各选入古代经典诗词曲100首。

入选作品既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通行本衔接,又兼顾全国各种流行版本,继而选入内容、格律兼美的典范之作。强化学生诗词基础、拓展阅读之功能,兼顾教师、家长了解与掌握诗词格律的相关常识。

包括: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诗词;教育部主持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即人教版全国通行本增选的古代诗词;依据“一纲多本”的原则,选入各地方出版社教材增选的古代诗词;编者根据代表性,选入格律规范、内容形式兼美的作品。

小学格律读本设七个单元:诗歌部分,分设“古风”、“五绝”、“七绝”、“五律”、“七绝”、“七律”五个单元;词、曲,各设一个单元。

初中格律读本设七个单元:诗歌部分,分设“古风”、“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个单元;词、曲各设一个单元。

为加强诗词格律的指导性,设“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共七篇,每篇1000字,分别置于每个单元之末:《格律诗的形成》;《格律诗的用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律诗的对仗》;《格律诗的避忌》;《词学基础知识》;《曲学基础知识》。

读本在写作体例上,与其他中小学旧体诗词选本侧重不同,重点解决一般选本忽略的格律规范与形式破解,对所选诗词进行平仄辨识和标注。充分运用直观的方法,诸如符号、图形等,让学生了解平仄格律的基本形式,并从写作的角度引导、讲解,以突出艺术风格与艺术特质。

中华书局,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