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忠《怀念啬公 ——己亥清明节啬园祭奠致辞》

发布时间: 2019-04-03 阅读人数: 972



大江东下海潮上,潮潮都进青龙港。

港中有三镇,长乐居中央。

一代名人啬公从此出发,

向历史走来,

向我们走来,

带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

雄阔、奔放、执着、徜徉。


世变九州三古绝,国魂千劫一丝轻。

维持自系吾曹事,辛苦丛残已得名。

他生活在充满矛盾、新旧交替的时代,

生活在需要英雄又产生英雄的时代,

正如狄更斯《双城记》开头所云:

这是最好的年头,这是最坏的年头;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年代,这是怀疑的年代;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

在我们面前万物俱全,在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我们全都直上天堂,我们全都直下地狱。

啬公亦有感:

百年当短烛,独夜正高楼。

耿耿丹霄路,迢迢碧树秋。


淮南江北海东头,撮此青苍顾众流。

脚底沧桑千劫换,眼中薪火万方忧。

啬公对南通地方的贡献,

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

一致公认办教育、兴实业。

这是他最重要的追求,

也是成绩最为卓著的标志。

但就啬公而言,实业、教育,

不过是他地方自治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追求的是“四项全能”:

普及教育、公共卫生;

大兴实业、推广慈善;

一国不可行,一地必可行。

正源于这“四项全能”的追求,

才有了南通人至今引以为傲的十几个“第一”。

所以才有胡适的评价:

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

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淮南止有狼山高,兴学止有通州早。

啬公的教育实绩,声名卓著,有口皆碑。

值得我们今天传承的是,

啬公坚持的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尤为强调军国民教育:

养成军国民教育须从小学起,

能行此军国民教育须从师范起。

先后开设课程:

体操、兵操、拳术、刀法、枪法、游泳、竞漕,

期望国家之教育也、军旅也,

社会之士也、兵也,皆融为一。

这一“教育终极之目的”,

曾经引起过一些师生不解、误解,

故啬公感慨:

孤月随人别路明,惊回别梦是江声。

千愁万恨凭谁说,化作空烟一片横。


又是一年清明节,

我填过一首《风入松

潇潇春雨夜初长,锦瑟诉衷肠。

少年心事依稀在,燕飞过,逝水无央。

天上重逢初度,小桥竹院斜阳。

梦醒东海雾微茫,蜂聚菜花黄。

箫声一去无消息,柳丝拂,曾记江湘。

回首烟波何处,惊鸿照影流觞。


我们再次来到啬园,

凭吊啬公,

缅怀啬翁。

不得不面对这个“啬”字。

每当我们介绍啬园路、啬园校区时,

总会有一些尴尬:

仍然有人读“啬”为“蔷”,

这也无妨:

蔷,蔷薇、玫瑰、月季,

都是蔷薇科花卉,

我们可以选择白蔷薇、白玫瑰,

心香一瓣,

祭奠先哲。


当然,“啬”也大有来头,

《老子》云: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就是爱惜、节俭、收敛,

啬公亦有解释:

以忠实不欺、坚苦自立为宗旨;

忠实不欺、坚苦自立,成我通州之学风;

俭,可以凝贞苦之心,可以养高尚之节,

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

啬,就是俭,就是勤勉,

就是不忘初心

就是校风学风。


乱鸦争落日,古木向栖烟。

风侧帆三面,沙平辙一弦。

默默读着:

即此粗完一生事, 会须身伴五山灵。

不由得感慨万千,敬仰万千。

啬公尝有言

道德优美,学术纯粹

乃高远之目标,

乃切实之境界,

谨作“藏头诗”以寄:

道妙怀真斗转枢,德高梦远露凝珠。

优贤古寺吟新月,美璞灵山识旧途。

学进思明临玉树,术成艺达胜蓬壶。

纯风馥奕谁同醉,粹气烟疏可并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