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南通大学曙汛诗社为依托的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实验学校相继挂牌。曙汛诗社社长周建忠教授、副社长陈亮副教授相继参加各基地揭牌仪式。
一、如皋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8月30日下午,江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传承基地实验学校揭牌仪式在高新区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南通大学曙汛诗社社长周建忠教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冯建卫、高新区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本次活动。
周建忠教授为高新区实验小学——江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传承基地实验学校揭牌,并向高新区实验小学赠送墨宝,勉励该校师生潜心读诗、诵诗、唱诗、画诗、赏诗、写诗,让“诗润童心”项目成为高新区教育璀璨的明珠。
周建忠教授与冯建卫科长共同为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合影
实验基地挂牌
揭牌仪式讲话
周建忠教授向实验基地赠送墨宝
周建忠教授手书自作诗一首
周建忠教授与基地师生交流
以上图文参考“高新实小”微信公众号“诗润童心——江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传承基地实验学校揭牌”
二、海门东洲国际学校
9月16日下午南通大学曙汛诗社社长周建忠教授和副社长陈亮副教授共同参加了“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诗词基地实验学校、东布洲诗社揭牌仪式”。仪式在海门东洲国际学校举行。周建忠教授、张华主任、张永林主任和徐智潭校长共同为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诗词基地实验学校、东布洲诗社揭牌。至此,东洲国际学校正式挂牌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诗词基地实验学校,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以此次揭牌为契机,东洲国际学校东布洲诗社正式成立,周建忠教授和他团队的成员也将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特聘专家、导师。
仪式上,周建忠教授对东洲国际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学习、成长之路给予肯定,并运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话: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诗词,具有固本、筑魂、打底三大功能,明确了传统诗词进校园的意义,更是以一个匠人的态度给予东国的孩子以传统诗词的文化引领,让诗词的高贵代代传承。
揭牌仪式一结束,周建忠教授就马不停蹄地走进了大东国“东布洲诗社”的社团课堂,为热爱传统诗歌的师生们送上了一堂精神盛宴。一吟一诵间,更是让在场师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千年古韵的魅力所在,开拓了胸襟与气度,涵养了文化品行,使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荡漾在每个师生的心间,在认识和学习传统中筑牢文化自信。
之后每周三、四下午的社团课时间,周建忠社长与讲师团诗社副社长陈亮、王业强、倪歌及南通大学文学院“大学生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程负责人陈春保博士将亲往基地,给诗社的孩子们送上一道又一道诗词文化大餐。
东洲国际学校领导主持揭牌仪式
周建忠教授与市教育局领导参加仪式
共同揭牌现场
周建忠教授致辞讲话
实验基地向周建忠社长与陈亮副社长献花
周建忠教授走进社团课堂与大家交流分享传统诗词的文化魅力
以上图文参考:微信公众号“东洲国际”消息“东洲国际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社团活动招募令”及“古典诗词入校园 传承共继中国梦——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诗词基地实验学校、东布洲诗社揭牌仪式”
附录
一、南通大学曙汛诗社社长周建忠教授在
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基地实验学校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在社会、历史、自然、天地之间,处于两极的是音乐与数学。音乐偏于感性,数学侧重理性。
文学艺术,是音乐与数学的过渡状态。包括抖音等短视频,文学已经有16种样式,但本质上就是四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样式可以表现同一种对象,比如一件事情一个细节一个灵感,戏剧描述为一场冲突,小说虚构出一个故事,散文揭示一个哲理,诗歌展示一个世界。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达,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而文学艺术是否发达,关键在于诗歌;诗歌是整个文学中最为精致的部分;考察文化水平的标志要看最精致的部分。
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精神高地,是体现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窗口。她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法,体现了代代相承的审美方式,承载了中国文人的情感方式,契合了当代国人的精神需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则提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诗词,具有固本、筑魂、打底三大功能。
作为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师,作为一个传统诗词的爱好者、研究者、传播者、创作者,我试图将教师、学者、诗人几个角色统一融合起来,在文化传承文化担当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构建吟诵、赏鉴、研究、创作一体化的诗词传承模式。
第一,是诵读。不是吟唱,不是新唱,而是朗读、诵读,从节奏的把握到平仄的规则,比较吟诵与朗读、吟诵与朗诵、吟诵与歌唱的区别,在高低、强弱、快慢、长短节奏变化的旋律中体会诗词的情调,感受到抒情是诗的生命,音乐是诗的灵魂。
第二,是赏鉴。通过反复诵读,认同文以载道忧国忧民的历史担当,领略源远流长的思维与审美的传统,体会沉郁顿挫一唱三叹的抒情风格,增强厚积薄发闳中肆外的文化素养,充分感受古典诗词所蕴含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诗词作品的解读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
第三,是研究。包括诗人、作品、流派、风格、传承与创新等,克服脱离音乐特征、脱离创作主体、寻找主题、努力分段的解读弊端。
第四,是写作。不能只说不练,一个长期从事文学鉴赏、教学、研究的人,如果对文学创作只是描述而不知甘苦,对文学创作只是评判而无实践,只能是隔鞋抓痒不知就里浮光掠影雾里看花。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诗歌创作,离科学还很遥远。构思、设计、描图、施工、验收等工科程序,不适用于诗歌。诗歌的诞生,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诗歌的确有点神秘色彩。我的意见是回到本我不忘初心,精神追求保持灵动,真挚诚实领悟人生,不懈探索不断修为,抓住读(朗读、诵读、吟诵)、悟(体会、比较、感悟)、练(由浅入深渐入佳境)三个关键,在诵读中体会写作,在写作中感悟诵读。
因为这个原因,我的诗词传承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的诗词创作,带有示范、指导性,有些词牌就是来自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二是将自己数十年创作的体会、感悟、窍门、秘诀,无条件传授、分享给任何一个愿意学习写作的人,老到复旦大学80多岁的工科退休教授,小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这也是一个人、一个诗社、一个团队,2019年以“中华传统诗词创作”获批江苏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根本原因,这是全省高校唯一的殊荣。这是肯定鼓励,也是更高的要求。
我负责的中华传统诗词基地,今年拟选择三所中小学作为实验学校。其中,“活动最多,作业最少,成绩最好,学生最快乐”的东洲国际学校,就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我的理由是:
第一,东洲国际学校,有一位办学实绩卓著为人内敛低调的徐智潭校长,是一位有梦想、有智慧、有情怀的智者、行者、仁者,前些时“学习强国”平台介绍我就用了《仁者如兰 行者如歌》为题,所以我们有惺惺相惜的内在品质,只是我的“智慧”还是少了一些,需要到“智潭”——智慧的渊薮,像颜回一样,“取一瓢饮”。
第二,这里有我们南通大学的杰出校友、又是我的徒弟(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陈铁梅副校长,在美术、美育、美学的探索路上,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秉持严谨、扎实、融洽、向上之品性,恪守初中美术教学阵地,取得一系列成果,被南通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称为活动最正常名师工作室、凝聚力最强的团队。
第三,该校还有诗词诵读创作之传统,办学十周年庆祝活动,学校有《东洲国际学校赋》,我曾为之修改润色“千年古沙成渚,水接沪上;万里奔流入海,浩渺无央。依依园中柳,东洲谁与亢;巍巍城南树,国际自响亮”。有了与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
第四,学校创造性地将社团活动列出课程系列,不是流于形式一般号召,而是整体构建,全面展开,七年级、八年级共开出70个社团课程,令人震撼,堪称教改大手笔。我与我的团队将分别在七年级、八年级开设诗词写作课程。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写诗的越来越多;令人忧虑的是,诗歌的高贵诗歌的品质,正在被消解、被丑化。最典型的莫过于,写得既不像散文,又不像诗歌,于是一个括弧:散文诗。
沈从文说过,小说写作,本是技艺;我也可以说,诗词写作,也是一门技艺,虽有规律可循,虽有基本法则,但重在过程,重在练习实践。
我,我的团队,都经历过漫长的探索,漫长的实践。我们愿意,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不断摸索的体会,暗暗领悟的秘诀,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帮助大家突破瓶颈,克服困难,缩短过程,逐步掌握技艺。
人类的艺术,包括诗歌,与人类发展基本同步;大约在10万年,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火,围着篝火,人们有了更多的描述交流的机会;艺术,包括诗歌则应运而生。尽管有原始、质朴的风貌,却揭示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保持童心,充满好奇,就有了诗歌的灵感。
我们的写作,不是春花秋月,不是愤世嫉俗,不是无病呻吟,漫说忧愁。我希望,通过具体的观察,具体的意象,偶然的感悟,有所生发,有所感动,从而找到写作的入口。
写诗,绝对离不开读诗。读诗,一定是经典。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可以称得上千锤百炼,经过了历史的选择。我推荐的读本,则是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这是一个入门读本,也是一个终身读本、国民读本,更是一个指导诗词写作的范本。诵读,体会,写作,诵读,相得益彰,渐入佳境。
来吧,吾将道夫先路!
2020.9.16于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二、授课老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