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忠社长为三江学院作“构建传统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内在桥梁——以《唐诗三百首》为例”的主题分享

发布时间: 2022-12-26 阅读人数: 549

  2022年12月5日,曙汛诗社社长周建忠教授为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作了“构建传统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内在桥梁——以《唐诗三百首》为例”的主题分享。

  周建忠社长认为,《唐诗三百首》是经典,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创作灵感与写作指导。他认为蘅塘退士本《唐诗三百首》的经典性主要有三点:



  第一,为了儿童而编著,适合儿童阅读入门。

  第二,选本性质的提升。

  第三,它是指导诗词写作的范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这个选本经久不衰的最大特点。


  分享中,周建忠社长把读诗的好处归纳为四点:

  第一、了解传统,提高思维和素养。

  第二、增加素养,使人儒雅和厚重。

  第三、培养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

  第四、学习技艺,进行传承和写作。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精神高地,体现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窗口。周建忠教授以自己的作品与创作经历分享了写诗对于他的好处:回到本我不忘初心、精神追求保持灵动、真挚诚实领悟人生、不懈探索不断修为。



  分享中,周建忠社长对于如何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写诗忌讳技术。

  很多人学会格律但写不出诗,而有些人没学格律写的诗却有诗意。这种问题就在于,诗歌是私人性的,是无法教授的。周建忠社长也提到在他的学生时代里,学习格律,学习写诗,但他真正的创作则是后来自己摸索出来,且很多都是从《唐诗三百首》中得到的灵感。

  写诗注重灵感

  周建忠社长认为找不到灵感时,可以潜入《唐诗三百首》反复揣摩。他提出,在《唐诗三百首》中,编者采用分体方式选编,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想要的典范。比如想写七律就去七律典范中学习,其他也是如此。

  其二,在按语中提示。

  其三,选入多样性作品,供读者选择学习斟酌。


  关于诗歌节奏和平仄方式,周建忠社长认为:“对入选的七律进行统计分析,颔联、颈联用的最多的是2212/2221两种。节奏起初叫音步,我们口头可以叫停顿。每个人的教给学生写诗的方式是不一样,我教人写是从七律写起,会写七律就能写五律,会写七律就能写七绝。”周建忠社长结合自己的作品,特别提到七律中最难写的就是颔联和颈联,对联也是从中间两联得来。


  藉此,周建忠社长又与大家分享诗歌格律的五个要点:

  1.作为七律中间两联(颈联、颔联)的句式,必须严格对偶,也是对联、联语的基本句型。

  2.上联最后一个字,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平声。

  3.七言的音步(人教版语文教材:节奏)有:223/2221/2212,最常见的是2212。

  4.上下句的第五字,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动词用法;上句为平声,下句仄声。

  5.每句七言,技术含量、写作难度在后三字:内容拓展、意境营造、时空转换、意在言外。


  周建忠社长又与大家分享了写诗词必备的平仄结构记忆方法,并总结了自己的方法:基本句式、著名诗句、数学序号,三位一体,等等。


  最后,周建忠社长与大家分享了他来到三江后写的《多情只有秦淮月》以及《己亥春日教材感慨》《春江唱晚》《辛丑雨水》《割稻》等作品。


  此次分享会让大家不仅了解了作诗的基本格律等常识,而且体会到了传统诗歌的一种美感、意境和独特的浪漫;感受到了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和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发现了它的美、欣赏了它的美、享受了美感的体验,并将以此来丰厚我们的素养,点缀我们的生活。

  以上图文参考:

  周建忠院长:构建传统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内在桥梁——以《唐诗三百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