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平台转发周建忠教授文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策略与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1-12 阅读人数: 261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弘扬教育家精神?

一是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方向引领,坚持德育为先、学科育人,旗帜鲜明地高唱主旋律。必须筑牢信仰之基,坚守报国理想;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必须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努力服务人民需求。在层级上,要提到教师人格塑造精神提升的最高层次,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力争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不断升华人生境界;在空间范围上,要从一堂课、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区域扩展到国家教育层面,形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追求,坚定信仰,执着前行。

二是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再次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遵循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2023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既然党和国家对文艺界、教育界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就要围绕“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这一职业标识,奋力攀登,不断跨越:自觉自律、陶冶情操;慎独省察、不断修炼;以身作则、知责于心。每一个教师都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要引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是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要围绕“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将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陪伴者、欣赏者、鼓励者。要敏锐识变,重塑自身;以人为本,入心入脑;尊重学生,转变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创新。重点是转换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智慧”,看上去是育人的路径和技巧,实质上是修养气质、人格力量。

四是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教师要围绕“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这一内涵要求,追求真理、传播真知;求学问道、践行引领;恪守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化素养升华哲理。要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持续提升自我素养。“读书无用论”在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层面一直有较大的潜在影响,说到底就是没有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总会在某一个路口停顿下来,犹豫徘徊不进则退。纵观所有培养“大师”“大先生”的工程,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强烈渴望与不懈攀登。所以,无论青年教师还是取得一定成绩的名师,都应该坚持读书、坚持教研。

五是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师要围绕“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这一大气磅礴的要求,保持敬业乐教、关爱学生的职业热忱和甘为人梯、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爱育爱,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师爱为魂;关爱学生,甘为人梯。教师职业是严谨扎实的,对自己严格要求是最起码的条件;同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着眼,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考核、晋级。从严格出发,以宽容为归宿,应该成为教师修炼的精神境界。

六是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追求”是内在的自觉行动,也是奋斗奉献的不竭动力,在“空间”范围上不断拓展,从“至诚报国”到“胸怀天下”,从有形的责任担当到无形的弘道责任,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宏大使命,教师要以教育家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秉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立足三尺讲台,胸怀五洲四海;致力基本建设,建构国际标准;弘扬传统文化,对接网络天地;促进文明互鉴,赓续文明薪火;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系南通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以上出自:

学习强国平台转载《中国教师报》所刊《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策略与路径》